头条 独立开发出海往事 #1

JerryWong(Daniel) · April 08, 2023 · Last by 111 replied at October 30, 2023 · 1367 hits
Topic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excellent topic by the admin.

起源

时间拉回到 2008 年,那一年 HTC 发布了第一款 Android 手机,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 Android 手机已经是 09 年了——iPhone 般的体验,亲民的价格。我也开始了 Android 开发之路。

这一时期我靠着自己的兴趣写了很多小 app,其中有一款 app 很简单——调用一个浮窗,展示一个碎屏幕的图片。这个 app 就是一天之内写出来的。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小产品的能量,后来我不断地在我的科普文章里提及这一类型的产品,因为这个简单的产品给它的开发者带来了上百万的价值。

当时还在读书,Android 生态(广告、付费)还没有很完善,特别是国内很少有听到谁做了个 app 靠广告/付费赚钱,因此我也很自然地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

我也不会知道,我在 11 年为了装逼写下的那个产品的第一行代码,最终会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产品雏形

毫不夸张地说,11-12 年遍地是机会,只是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这些机会意味着什么。自学一年 Android 开发的我神奇地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写书的机会。这本书里包含了我当时写的几个小 demo,现在可能还买得到 -> Android 项目开发范例大全

这本书最终在 12 年出版,我也拿了 9000 块的稿费。这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给我带来的第一次收入。

课程表

还是 11 年的时候,我发现当时应用市场里还没有课表软件,于是我花了一周时间做了一个简单的 Android 课表。这一类型产品的头部【超级课程表】在 14 年拿了千万美金融资,这个产品到现在还存在着。当时没有对我带来太多的触动,因为一个大学生离真实的商业世界还是太过于遥远。更何况,社交产品最终比拼的是资本,要不断地去卷。当时还在读书的我明显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依然可以管窥,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遍地都是机会。

从本质上来说,这一类产品门槛不高,类似的还有天气、日历等 app,基本上就是增删改查。后来超级课程表切入到了校园社交赛道,而像墨迹天气这类 app 引入了信息流(绝大部分的产品最终都走向了信息流)。这也可以看出工具类型产品的普遍困境:使用场景单一,用户价值低。

但是反过来说,工具类产品是最适合独立开发者的方向:基本功能简单,甚至不需要后端服务;细分赛道非常多,对于大公司来说是 “鸡肋”,竞争者少,所以非常不卷。

第一次独立产品尝试

终于在 2013 年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开发尝试。当时刚刚保研读了研究生,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对于手机桌面有一种奇妙执着,于是上线了我的第一个独立开发产品。

大家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去豌豆荚的遗址去围观一下。

这个产品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开始有用户下载我的产品、开始有人给我写邮件鼓励我。不过因为经验上的不足,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最终放弃了尝试。这个产品早在 14 年的时候上线了 Google Play(后来被 Google 移除了,就没有再继续更新下去),如果当时坚持做下去,结果可能会很不一样。前文提到的 Broken Screen Prank 这款产品是在 15 年 10 月上线的,如果我在这个产品上看到希望的话,我非常有可能会回过头去把之前做过的产品上线。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了。

有了这些经历之后再回过头看,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大道理:好死不如赖活。后来激励我坚持下去就是这么一个信念——我喜欢我自己的产品,我相信别人也会喜欢,我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社交产品

时间进入到 2014 年,因为我自己喜欢一个人到处旅行的原因,我开始了第二个独立开发产品——pin 旅途。这个产品也很早被我下架了,但是感谢各种爬虫把我的产品留了下来。

如今再看的话,这类产品反而更难活下来。如果我当时是在北上广深读书的话,我更大的概率是会拿着这个产品去融资创业,毕竟在 14 年那个万众创业的年代拿到融资是一件不难的事情——然后失败。可以想象到它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小红书的竞品——然后失败。但是如果有了这个经历的话,我的人生轨迹也会就此不同。这又是马后炮了。

总体来说,在这段时间,我处于学习探索阶段,还没有真正做好独立开发的准备。这也是因为在学校的经历限制住了我——工作了之后,整个人的视角就不一样了。

反思

人很难超越自身所处的环境。我出身小镇做题家,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在高考选学校的时候我选择了二线城市 985 而不是一线城市 211,这就几乎注定了我的之后的道路。正如我前文所说,如果我的选择是一线城市,那么我有更大的概率接触到一些创业者,最终也更可能更早地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如果要以史为鉴的话,我总结了几点:

1.新兴市场有大机会。16 年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机会太多了,就是简单地上线一个再简单不过的 app 都可能带来超额收益。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来看,新兴市场是什么?AI?web3?新能源?

2.好死不如赖活。

3.根据正态分布,你大概率是个普通人,你的需求也是大部分人的需求,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做出来的产品也会有很多人需要用。你需要的只是把你的产品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都是有方法可以做到的。

【待续】

cmlanche mark as excellent topic. 09 Apr 08:52

写得挺好的,欢迎加入我们

感悟也都是不断折腾出来的,加油吧

You need to Sign in before reply, if you don't have an account, please Sign up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