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讨论 49 岁人生重启 10 :艮其背,不获其身

oldfish(捞鱼) · April 20, 2025 · 15 hits

2025.4.7 - 4.13

重启周记的第 10 篇

最近找 AI 求了一签:艮其背,不获其身。

这是艮卦中的爻辞,意思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连自己的存在都忘了。

人到中年,要懂得适可而止的智慧,不要过于执着于过去的成就,也不要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失业后,要学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和欲望,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读书

大力出奇迹:张一鸣的创业心路与算法思维

上周,读到张一鸣在锦秋家园开启了字节跳动的新征程。这周,我完成了第三章的阅读,内容涵盖了字节跳动如何通过其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迅速在市场上进行试错和引流,还深入剖析了公司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在字节跳动的 B 轮融资过程中,尽管今日头条产品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国内的风投机构对其仍持保留态度。他们对于字节跳动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存在诸多疑虑,导致融资过程颇为艰难。最后国外的风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救了字节跳动,

此外,书中还提及了张一鸣在面对今日头条流行后所引发的版权问题及内容监管挑战时的应对策略。面对版权纠纷,他果断采取了积极的法律手段,同时加强了与版权方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平台的合法权益。在内容监管方面,他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以确保平台上发布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读完后我的感想是,这似乎与观看网文爽剧并无太大差异。然而,相较于网文,其更胜一筹之处在于,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我不禁鄙视起自己的碌碌无为。

反直觉: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情绪化决策

周日,孩子去上美术课,我闲来无事,便独自前往唐家古镇。在古镇中,那座古色古香的巨川唐公祠·香山悦书斋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座由清代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改建而成的小图书馆,环境清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我在里面稍作休息,无意间翻到一本名为《反直觉》的书。封面上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情绪化决策?” 这个问题吸引了我。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做决策,小到早餐吃什么、选哪个颜色的衣服,大到去哪个城市工作、在哪里买房。然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采取快速决策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容易受到各种偏差的影响。这本书探讨的重点是行为科学总结的 25 个容易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行为偏差。

由于时间紧迫,我迅速浏览了书的前几章,该书的翻译略显晦涩,但开卷有益,我还是觉得有一些收获。

1.情境的力量,人们在赶时间的时候,容易忽视其他重要的事情,对周边的发生的事情表现的冷漠,所以要尽量避免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做决定。

2.社会认同,类似本地人都喝 XX 啤酒, "每分钟卖出 10 万 +"这类数据型佐证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的决策疑虑。

3.反面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反面示例,美国某个化石公园曾面临着化石被盗的问题。公园管理方为了呼吁游客不要盗窃化石,最初采用的宣传方式是强调有多少化石被盗,例如 “每年有 X 吨化石被盗”。然而,这种宣传方式却适得其反,反而让一些游客觉得既然有这么多化石被盗,那么自己拿一点也没关系,或者觉得盗窃化石是很普遍的行为,从而导致化石被盗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所恶化。后来,公园管理方改变了宣传策略,改为强调大多数游客都没有盗窃化石,比如 “99% 的游客都遵守规定,没有盗窃化石”,这种正面的社会认同宣传方式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化石被盗的情况明显减少。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下周如果还去那个图书馆,可以继续把这本书读完。

公众号

这周公众号更新和网站开发在时间上有点撞车,上周只勉强憋出一篇周记。本来还想再写篇公众号,结果整天扑在网站功能开发上,愣是没腾出手来写公众号。说实话,对现在的我来讲,写公众号可比敲代码费劲多了,要琢磨文章选题,对着键盘删删改改三四遍才能憋出个开头,代码噼里啪啦敲得挺顺,可打开文档就卡壳。

程序开发

上周,我成功解决了 ScratchGUI 相关的主要技术难题。本周的计划是完成网站的 UI。此前,为了调试 API 和学习 React,我利用 AI 生成了用户注册、登录、程序列表等几个基础页面。原本计划使用 UI 框架对这些代码进行封装,但在研究 shadcn UI 后,发现重新编写比修改现有代码更为简便。

起初,我尝试了广受欢迎的 shadcn + NextJS,但其默认的服务端渲染(SSR)方式让我感到困惑。前端开发技术真是日新月异,我的技术储备有些难以跟上步伐,折腾了半天仍不得要领,最后我选择放弃 NextJS 换成了 shadcn 与 ReactRouter 的组合,这一方案设计简洁,易于上手。借助这一组合,我重新构建了页面,并完成了基本功能的界面。下周,只需添加最低需求的角色权限功能,便可准备发布最小可行产品(MVP)版本。

亲子编程培训

这周我为小朋友们上了第八节课,课程内容是我开发的一个 “蛋打蝙蝠” 小游戏。这个游戏是此前他们所学弹球游戏的进阶版,其难点在于包含一个嵌套循环的逻辑。我原本以为这个嵌套循环的逻辑会很容易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小朋友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游戏中的循环嵌套逻辑。教小朋友编程看似简单,实则颇具挑战。要将复杂的逻辑转化为小朋友也能理解的知识,不仅需要耐心,还需技巧,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课后,我重新设计了一个更为简单的循环嵌套逻辑演示程序,下周教小朋友们试试看。

感谢耐心阅读,期盼点赞👍,喜欢💗,分享↗️,赞赏💰。也欢迎大家和老愚交流亲子教育,独立开发,人生感悟的一切。

No Reply at the moment.
You need to Sign in before reply, if you don't have an account, please Sign up first.